xc杏彩体育

可控气氛多用炉生产线(XKD产品)

1945年重庆谈判蒋介石让毛主席担任新疆省长毛主席回应很高明

发布时间:2023-12-02 作者: 可控气氛多用炉生产线(XKD产品)

  在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发表投降诏书,宣告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

  这不仅是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期盼已久的结果,历经十四年苦战的中国人终于取得了近代历史上的第一场对外战争的全面胜利。

  尽管抗日战争的烽火终于消散了,但中国大地却依旧笼罩在战争的疑云下,因为我们紧接着就要面对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

  当然,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国共两党的表态,他们的态度关乎了整个中国的命运。于是,重庆会议就在这一背景下召开了。

  在1945年的8月14日、20日和23日,蒋介石给延安毛主席发送了三份电报,大致内容是:“日本投降后,全国和平的局面指日可待,现在有很多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希望先生前来共同商讨。”

  而蒋介石发给毛主席的电报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叫做“未寒”,也就是形势还不到冰点,还有商量余地的意思。

  只此来看,蒋介石似乎对和平解决国内矛盾很是积极,摆出了一幅诚恳的姿态。但如果我们大家都知道了蒋介石的真正用意,也就感受不到什么热情的态度了。

  当时,蒋介石手中掌握着四百多万军队,他们相较于八路军,新四军伙食待遇都很好,还坐拥美国援助的武器,能够说是“兵强马壮”。

  更重要的是,苏联政府刚和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中有一条内容:苏联将一切援助给予国民政府。

  苏联甚至对毛主席表示: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也就是说,美苏都对蒋介石表达了支持或友好的态度,再加上其军事实力,也就让蒋介石有了充足的底气。

  在这里大家可能就要问了:如果说美国人支持蒋介石不难理解,苏联为什么也要支持蒋介石呢?

  苏联不是应该和我党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吗?毕竟都是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人们可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国家利益远高于其他利益。

  虽然美苏两国都支持蒋介石,并不意味着他们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恰恰相反,美苏两国是不愿意看到中国打仗的。

  因为苏联经过卫国战争,已经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没能力再干涉远东局势,所以苏联唯恐形势不可控而使得自身利益受损,不愿意国共刀兵相见,尤其担心被消灭使得美国独霸中国。

  至于美国,因为对国民政府实力的悲观预估,也不想战争爆发。没错,美国担心蒋介石打不赢。

  早在抗战后期,因为军队在豫湘桂会战中的糟糕表现,就让罗斯福大失所望。

  如果国共内战爆发,军队败北,纵然美国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但却并不擅长打大规模陆地战争,最终也只能爱莫能助。

  正是基于这些考量,美国在战后扮演了一个“和事佬”的角色,积极奔走于国共之间,希望促成和谈。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似乎一定要做出一个议和的姿态,主动洽谈和平建国事宜。不过,蒋介石在这里玩了不少的心眼。

  根据蒋介石掌握的情报,他断定毛主席是不敢来重庆谈判的,所以他信心满满地给毛主席连发三份电报,并且对此事大肆宣扬,蒋介石甚至还为此准备了接迎毛主席的飞机。

  蒋介石这么做,其实是赌定毛主席不敢来,而只要他不来,就是不愿意和谈,那发起战争就不用背负舆论指责。

  而更重要的是,蒋介石在抗战后期把大部分的兵力都抽调到了西南地区,如今即便要打内战,重新部署军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谈判正好可以为内战准备争取时间。

  当毛主席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因为有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前车之鉴,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鸿门宴,都反对毛主席去重庆。

  但毛主席对蒋介石的算盘看得透彻,知道如果他不去,后面会有更大的麻烦,所以毅然决定前往。

  此时,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也来到了延安,他以美国的国格做担保,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保护毛主席的安全。

  我党自然不可能把毛主席的安全寄托在美国人的身上,毛主席对此也有万全准备,他交待说:如果自己回不来,就让同志接替他的职务。

  同时,毛主席还增补陈云和彭真为候补书记,以便在他和周恩来都不在的情况下,书记处能保证五人开会。

  这样做当然还是不够的,毛主席还需要有贴身的保卫力量。为此,周总理还特意安排了“一虎二龙三鼠”来保卫毛主席。

  所谓的一虎二龙三鼠,指的是龙飞虎、陈龙、颜太龙、齐吉树、舒光才、戚继恕六位同志,他们都是军中最精干的警卫战士。

  在做好了安排后,毛主席给重庆方面回电说:“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对重庆之行,毛主席是有着充分地信心的,因为只要他在重庆出事,不管真凶是谁,蒋介石都将成为人类怀疑和谴责的对象,他在道德高地上也就站不住了,那蒋介石就成了真正的输家。

  所以,在临行前的会议上,毛主席甚至幽默地表示:“我这次做好了去吃牢饭的准备,刚好可以抽出时间好好看看书。”

  但毛主席也从来没指望通过此次谈判能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好处,他与蒋介石已经是几十年的老对手了,太了解蒋介石了。

  毛主席就曾在会上对同志们说:“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发善心,他是不会发善心的。”于是,带着大无畏的气魄,毛主席踏上了去重庆的征程。

  1945年的8月28日,毛主席抵达重庆,他穿着一身崭新的灰布军装,戴着一顶盔式礼帽,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解放日报》曾刊登了毛主席走下舷梯时的一张照片,画面里的毛主席半弯着腰站在舱门口,对着众人挥舞着帽子,一幅英姿勃发的样子。说起那顶帽子,其实还是有故事的。

  顾名思义,这顶帽子是和孙中山有关系的,因为孙中山喜欢戴考克帽,所以这顶帽子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大革命的象征。

  如今,毛主席戴着中山帽出现在重庆,也正是在向重庆人民传达民族团结的信息。对于此次谈判来说,这个信号是十分重要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向艰苦朴素的毛主席在听到周总理的意见时,欣然接受了他的赠礼,于是就有了这经典的一幕。

  对于毛主席慷慨赴会,蒋介石显然是没有预想到的,所以尽管他极力地想要削减此事的影响而把毛主席抵渝的新闻放到了最不起眼的版块,但此事还是震动了中国。

  而市民胡其瑞等人更是给《新华日报》来信说:“先生应邀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所有对中国的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证明了为和平、团结和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

  很显然,蒋介石的算盘落空了,但这也不妨碍他的下一步行动,蒋介石甚至为此不无得意的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果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乃上帝所赐也”。

  在抵达重庆后,毛主席下榻于林园官邸,蒋介石在这里为他举行了欢迎晚宴,当天的气氛看起来还是十分融洽的。

  但事实也不尽然,当晚毛主席休息的时候,林园官邸就发生了停电事故,还有宪兵在毛主席住处附近游走,蒋介石还带着警卫来了一趟。

  这紧张的场景让毛主席的六个警卫一晚上都不敢睡觉,他们的手枪一直都是待发状态。好在一夜无事,但众人的心弦一直都是紧绷着的。

  事后大家也都明白过来,蒋介石此举就是在向毛主席显示自己的控制力,可见蒋介石的心思之重。而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双方的激烈角逐才显现端倪。

  从一开始,蒋介石就以咄咄逼人的态势定下了谈判的三个原则:不得与现政府谈改组问题,必须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所有问题归结于政令和军令的统一。

  在知悉了这三原则后,毛主席就已经意识到了谈判的艰难,而随后我党方面围绕拥护、惩治汉奸、停止武装冲突、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等问题提交了十一条谈判要点,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整编问题。

  可想而知的是,这些意见在蒋介石那里是不能接受的,蒋介石只答应在军队问题上允许保留十二个师。

  对此,毛主席当然也不可能接受,王若飞和周恩来更是直接与对方辩驳起来,王若飞怒斥道:“你把我党军队干脆全消灭好了!”

  就在这时,谈判桌外却开始弥漫起硝烟味,阎锡山的靖绥军在此时调兵遣将,对山西上党的解放区发动了进攻。

  很显然,蒋介石希望以打促谈,给施加压力。但是,在上党军民的顽强抵抗下,阎锡山的军队大败而归,折损了三万多人。

  意识到谈判趋于破裂,最着急的反而成为了美国人,赫尔利急需通过促成和谈然后回国邀功,于是再次来做蒋介石的工作,这才又让蒋介石回到了谈判桌上。

  在战场上败了先机,谈判桌上的底气自然也要低几分,蒋介石不得已也做出了让步,允许保留二十个师的军队,但在解放区的问题上,蒋介石还是不愿意松口。

  此时,赫尔利也来做毛主席的工作,他对毛主席说:“蒋委员长已经同意你们保留十二个师,还可以让您担任一个省长职务。”

  他自己在日记中也说:“现在应该与妥善协商,准许他们整编十二个师,而如果他们能接受这一政治军事上的安排,那么将会委任担任新疆省长,暂时先满足他,后续再观察他的决心。”

  可见,此时的蒋介石是打算以此来当缓兵之计,不仅要削减的军权,还要把赶到偏远地区,最大限度地削弱毛主席的影响力。

  赫尔利显然是在威胁毛主席,并要把造成谈判破裂的帽子扣到毛主席的头上,毛主席当然不会吃他这一套。

  面对赫尔利的提议,毛主席更是在重庆发表了一首诗,做以应对:“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这一首诗不仅无情的讽刺了的无能,而且表达了人不惧斗争,拯救苍生的坚定信念。

  这时候,还是赫尔利起到了作用,美国总统杜鲁门那边在催促他回国述职,他也急切地想要交差,哪怕是纸面和平,他也急需一个结果,为此他还推迟了回国的时间。

  然后,就双方斗争最为激烈的军队问题,赫尔利提出了按比例缩编的想法,具体比例为五比一。

  周恩来对这个提议很赞同,即按二百六十二个师缩编为四十三个师,比例调整为七比一。

  但是,蒋介石还是不肯接受,从始至终坚持二十个师的军事编制,并说:“必须承认此数,不能再加,并且不能再提按国军数目比例的事。”

  蒋介石不同意,赫尔利拿他没办法,只能向毛主席施压,但毛主席又怎会是任由一个美国人摆布,最后的结果是赫尔利气急败坏地扬长而去,并再也没有回到中国。

  赫尔利一走,蒋介石也干脆不谈了,把事情丢给手下人,自己带着宋美龄去西昌度假了。

  毛主席在回答中提到:中国现有员一百二十万人,领导下获得民主的民众一亿人,并使其按自愿原则编组了一百二十万的军队和二百二十万以上的民兵,分布在陕甘宁边区、华北各省以及苏、皖、浙、闽、豫、湘、鄂、粤等各个省份。

  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此罪大恶极之祸首,尤不自后悔,反要求编组一百二十万军队,割据陇海路以北七省市之地区,皆为其势力范围所有,政府一再劝导退让,总不能餍其无穷之欲壑,如不加审治,何以对我为抗战而死军民在天之灵耶?”

  本来是来西昌度假的,但此时蒋介石全然没有了游玩的心思,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子里筹划,两天后他又在日记里开始罗列毛主席的罪状,甚至开始动扣押毛主席的心思。

  但仅仅是第二天,蒋介石就打消了这一念头,他又写道:“对问题,慎重考虑,不敢稍有孟浪。总不使内外有所借口,或因此再起纷扰,最后唯有天命是从也。”

  投鼠忌器的同时,蒋介石又开始自我安慰起来,他竟然说:“断定其人绝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

  于是,蒋介石又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起了此次谈判。而此时,毛主席来重庆已经一个月了,眼看谈判无果,毛主席也不想再待下去了。

  就在毛主席回延安前,双方将谈判记录整理成会谈纪要,并在当年的十月十日公开发表,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双十协定》。

  在随后的欢送宴上,张治中非常热情地表示:“谈判的成功已经有了百分之七十的希望,剩下这百分之三十的距离,我们始终相信也有方法使它逐步接近,终于得到圆满的解决。”

  此时,众人的欢笑声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回荡在大厅内,一片祥和的气氛,但恐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战争的巨兽已经在不远处徘徊。

  1945年的10月11日,毛主席返回了延安,当飞机降落在延安机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毛主席对多日来勤勤恳恳保卫自己的六名警卫战士说:“这几十天来,可没让你们休息好。”

  毛主席对陈龙非常欣赏,后来还特意送了他一块手表,这对毛主席来说可是很难得的事,足见陈龙的优秀。

  而毛主席本来还打算把陈龙调到自己身边工作,但却被陈龙拒绝了,他更想上战场,于是后来主动请缨去了东北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谈判结束的八个月后,也就是1946年的六月份,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内战全面爆发。

  做足了一切准备的蒋介石信心满满地向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此时的他依然坚信在他的一握之间,只是这终究会被证明是他的姑妄之言。

  仅仅三年,蒋介石苦心经营数十年的“蒋家王朝”就在四百万大军的一败再败中走向了溃灭,他也只能灰溜溜地跑到了台湾岛上。

  后来蒋介石在台湾曾总结过失败的原因,他把失败归咎于八个原因,包括:军事的崩溃、组织的失败、制度和组织的不健全、经济上的失败、民主政治的弱点、国际外交的失败、教育和文化的失败还有他自己的下野。

  总而言之,蒋介石说了这么多,却没有一点是归咎于他自己,而就他所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全是失败的,那他这个蒋委员长可真是有些尸位素餐了。

  其实历史上有句话更适合来为他总结,也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

  重庆会谈从头到尾就是蒋介石演给社会各界的一出戏,毛主席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而毛主席之所以愿意慨然应邀,正是在于他足够地自信与完全地坦荡。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定是对的,重庆会谈尽管没有在结果上带给中国人民以和平,但却在过程中让全国人民看清了的虚伪,也看到了中国的诚意。

  在用脚投票的时代,这也是为什么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能迅速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至于蒋介石,他总是对自己过分地高估,而轻视自己的对手,总是认为自身胜券在握,其失败也就不足为奇。

  让人觉得有趣的是,蒋介石当初想让毛主席当新疆省长,可他自己最后却到了偏安一隅的台湾省,这便是命运的捉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