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杏彩体育

卖小区喽!_物业_业主_企业

发布时间:2023-11-22 作者: 杏彩电竞手机版app

  “我们成立业委会非常辛苦啊,前期我们这几个人每个人都垫了很多钱在里边。”说话的是某小区的业委会委员,他选择在小区

  负责对接选聘事宜的物企代表立马会意,此时他手上有三张牌。答应、拒绝、先答应后面再说。

  “这个当然没问题,我们不可能让你们白付出,做业委会也不容易。”20万的价格就这么谈定了。但物业公司的人心里,选的是方案3。

  对面的委员也是多手准备,这已经是第三家他对接的物业公司,他也在心里给对方贴了一个,诚意等级中等的标签。因为上一家已经有了首付款和尾款的明确数字,而且金额也更高一些。

  果然,过两天这家物业公司再和业委会对接,已经发现业委会不太热心了,表面上客客气气,但明显带着敷衍。物业公司也大概明白了,有人出了更高的价格。

  已经不记得是哪个小区最开始搞初选会了,原因是2020年以前,业主大会的投票率要双过半,即业主户数和面积超过50%。如此一来,提交给业主大会表决的议题就不能选项太多,容易分散票权导致业主大会失败。

  所以,就有了业主初选。最开始就是业委会自己,在候选企业里选两家。但由于物业选聘的争议极大,所以规则也在一直在变化。没错,小区来了十几家候选企业,凭什么你们业委会几个人能决定谁入选呢?

  于是,有的小区选聘规则里加入了业主代表,人多点总公平些吧?选谁不选谁,通知谁不通知谁,有的是办法。又有小区搞起了视频直播,谁发言谁不能发言,或者找人刷屏发言带节奏,也能营造气氛。何况事后,真正公开视频的也没几个。再者就是找个公证处,首先公证处只能证明现场的人投票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它既不知道这些人谁找的,也不知道物业公司谁定的。当然,还有硬拉街道社区背书的,发了个通知就说全程在街道社区的指导下。以上种种,最开始可能是出于提高公开透明度,但很快,就成了一种宣传手段。

  在某小区初选会的候场区,五家物业公司的人互相客气寒暄,开着玩笑的互相恭维,“什么你们公司最近很猛,早明白我们就不来了。”什么“你们垫资几百万这么多,我们干脆退出算了。”当然,负责竞标的几个物业公司负责人心里都清楚,什么垫资的都是扯淡。

  还是不知道最开始垫资的是哪家公司,但大概率是因为业委会想尽快提升小区品质给业主看,物业公司就说,我们大家可以先出钱后面拿公共收益慢慢还。

  所以,垫资的本质是欠款,小区先借物业公司的钱去做工程,然后拿公共收益慢慢还。

  熟悉了这个套路,垫资的金额就开始水涨船高,你几十万,我就几百万,反正只要不高于合同期内的公共收益,就是稳赚不赔。业委会能看出我工程花了多少钱?不存在的,没错,业委会能不能够做到任期结束都不知道,拿下小区再说。

  一阵客套的寒暄过后,心怀鬼胎的各自落座,有的还在关注投票的结果。只有一家气定神闲的毫不在意,他微笑的看着其他人,因为他已经知道,没有人比他出的50万更高了。

  某小区附近的一家茶社,该小区几位业委会委员正在接触某家物业公司并相谈甚欢,闻讯而来的现任物业拍门而入,一边用手机拍摄一边质问。“你们这在干什么?”现场气氛一度尴尬。

  自从没有物业合同的小区,就像谍战片里的战场,小区里的侦查和反侦查接连不断。每个人都告诉你他想让你知道的信息,但没人有能力理正的事实。

  某小区的5进2初选会现场直播,所有业主代表出奇一致地选择了出价最高和最低的两家候选企业。初选会现场,有人在门口抗议,有人在现场催进度,有人在直播弹幕刷榜,有人在表演公平。五家候选企业,现物业0票,另外两家一两票,其他票全堆在入选的两家。如果现场的人都喜欢只看钱,为什么不是出资最多的两家?如果现场的人不看重钱,为什么不是出资最少的两家?如果现场的代表是随机选择,为什么票权如此集中?

  是的,有业主基础的现物业和品牌竞争力差不多的物业不能进决赛,因为不可控。

  某外地物业公司在南京基本上没有什么在管盘,但扩盘的脚步却非常激进,连续干掉了南京多家“市场化”高手。明明开发商在暴雷,明明本地盘很少,明明负面新闻很多,但就应该频繁在选聘会场看到它的身影,且无往不利。难不成真有什么科技与狠活?

  科技很简单,就是一些行业人都知道的手段。之所以无处不在,关键是狠活,也就是使用它的人底线得够低,而且还在比着更低。

  撬盘的套路也很简单,一些业委会老油条组成的团队,几个小区里私利蒙心的业主,之所以屡屡得逞,关键也是狠活,也就是需要给的够多。至于说事后小区的洪水滔天,整个物业行业的自掘坟墓,不是这些人会考虑的事了。

  一位规模中等的物业公司,从发掘撬盘抢盘的秘密之后,也开始跟进。起初一两年也拿了好几个楼盘。但很快后遗症出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身后的追击者也出现了,它也得被迫保盘了。

  撬盘大军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每一年都有一两批黑马出现。当最早下场的公司开始反思的时候,“新势力”以更加无所顾忌的手段和投入杀入市场。前浪刚慢下来,后浪就拍上去,而且更激烈,风暴愈烈,风暴过后的小区,就越是一片狼藉。

  “你以为合同到期以后他们不闹?我承认我们的服务做得不够好。但是市场这么乱,你看谁在认认真真做好服务?”

  是呀,几年后,有几位业主能记得小区换了几届业委会,又选过几家物业公司了呢?

  “算了,没那个精力,等退休以后吧。”那脸上的一抹苦笑,我曾在许多人脸上看过。

  只要你做过业委会,小区里就一定有你的传言。你必然是收了物业公司几十万,也必然在小区捞了多少好处。唯一有区别的是,你没干,有人干了。是的,没卖小区的人和卖了小区的人,都挨骂,当别人用沉甸甸的口袋去疗愈良心的时候,你只能探口气,反复重复那句问心无愧。

  多年以后,“卖小区”已经成了一种职业,还新建了很多卖小区的交易市场,每个月都有几个物业合同到期的小区被打上标签推向市场。数量众多的物业公司在台下挤成了恶鬼,而延伸出来的服务,也是明码标价的挤满柜台。

  “好,这位出价四十万,四十万再加上假业主水军套餐,专业带节奏,团队有5个以上的成功经验。”

  “好,后面那家公司,已经八十万了,报价里显然包含了收买业伪会的佣金,很好,我已经不记得上次说这个不好意思是在何时了。还有更高的吗?”

  “还有没有更高的,这可是四千多户的小区,公共收益可套垫资三百万,还有没有加价的?”

  “好,XX物业直接购买了“物闹”套餐,这是目前最专业的“物闹”团队了,必然物超所值啊。现在金额到一百万了。”

  全中国有约80万个小区,已建成的6亿套商品房中,有约3亿人因为买房子成了业主。其中只有不足1%的业主关注小区的业主自治,而真正参与过业委会筹备、运营的人只有约0.1%。

  当无数用心做业委会的人,被人吐槽拿钱办事儿的同时,也有无数想卖小区的人在时刻蠢蠢欲动。